最近更新日期:2023.08.20;若有增修建議,歡迎聯絡我們。
主要依據:瑜伽止觀禪修之五道十地篇,廖誠麟居士講,T080P004-005音檔、影檔;T080P004-005影檔(YouTube)(阿里云)。
主要教材:廖誠麟居士,(FB1)(FB2)。
- 本地分(卷01-50),略廣分別十七地義;
- 攝決擇分(卷51-80),略攝決擇十七地中深隱要義;
- 攝釋分(卷81-82),略攝解釋諸經儀則;
- 攝異門分(卷83-84),略攝經中所有諸法名義差別;
- 攝事分(卷85-100),略攝三藏眾要事義。
- 境體:五識身相應地、意地的本地分(卷01-03)與攝決擇分(卷51-57);
- 境相:有尋有伺地、無尋唯伺地、無尋無伺地的本地分(卷04-10)與攝決擇分(卷58-61);
- 境用:三摩呬多地、非三摩呬多地、有心地、無心地的本地分(卷11-13)與攝決擇分(卷62-63);
- 通行:聞所成地、思所成地、修所成地的本地分(卷13-20)與攝決擇分(卷64-67);
- 別行(三乘菩提道果):聲聞地、獨覺地、菩薩地的本地分(卷21-50)與攝決擇分(卷67-80);
- 涅槃果:有餘依地、無餘依地的本地分(卷50)與攝決擇分(卷80)。
佛法的理路:是聖人觀察作意的徑路,隨之練習即是依道品觀心調練心性的過程。(參考自FB2)
十七地學修理路A:(參考自FB2)
- 六識所緣的境相,其體離五識與俱行意與獨行意的分別妄想執著之外,
- 只是意相應尋伺所起的煩惱、業、生三雜染。
- 如果能學習引發心達三摩地,而不是一直墮在無心位或散亂心的狀態,
- 即能隨聞、思、修慧,
- 隨種性及發心,循三乘菩提道,
- 漸次達二種轉依涅槃。
十七地學修理路B:
- 前五識緣現前境,俱行(或獨頭)意識起分別,隨染、淨轉前五識。
- 染、淨由尋伺欲起,引發三雜染流轉,或還滅涅槃寂靜。
- 抉擇善用其心,引心等持緣境,成就心一境性。
- 自力求法,聞法思義,修三摩地。
- 發心大乘,廣學三乘,得菩提果。
- 自然有餘依煩惱寂靜、無餘依後有寂滅。